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杭州悬赏100万制定菜系标准,“名菜系”有那么重要吗?-当前时讯

时间:2023-04-17 22:11:56     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开馆,参观者在参观一组杭帮菜经典菜肴。IC photo/ 图)


【资料图】

悬赏100万,给一个菜系制定标准,你要不要来试试?

近日,杭州市商务局召开了“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会上特别提出,将组织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并对主导制定完成杭帮菜国际标准的单位给予不高于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知名的菜系,可以靠人为标准创造出来吗?为什么很多地方菜纷纷在争抢“名菜系”?给菜系制定标准,有利于菜系发展吗?

菜系形成靠“地利”

众所周知,中国有著名的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淮扬菜)、闽菜、浙菜、徽菜、湘菜(排名不分先后)。

这里的菜系,指涉的是在一定的自然地域或者行政区域内,具有相同的物产、气候、民风、食俗等共性,在广泛的饮食人群中具有共同或极其相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后,形成的具有较大饮食影响的一类地方菜。

显然,并非是人为制造标准后,才有了菜系。菜系的形成,受当地环境、气候、物产、风俗、饮食习惯等的深刻影响,其中,地域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沙漠等各种地形地貌交错;气候从南向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5个气候带;又因为季风气候的影响与海洋关系的远近,东西递变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不同的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条件,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食物原材料,形成不同的美食风味和饮食习惯。

比如苏菜,因为江苏东临黄海,境内长江横贯,淮河东流,北有洪泽湖,南临太湖,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所以苏菜凸显出一个“鲜活”。

粤菜起源地的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及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作物品种与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主食以稻米为主,鸟兽虫鱼均可入馔。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这也影响着当地人的口味偏好。比如川地潮湿多雾、“蜀犬吠日”,气候湿度较高,当地人就偏爱热辣、浓鲜的口味,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食材有助于出汗祛湿,养脾健胃。

而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日照强烈,降水丰盈,春天湿热、夏天炎热、秋天闷热,蕴育出粤菜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的特点。

除了地域、气候、物产等自然因素外,菜系的形成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相关。譬如中国几大菜系的发源地,都是古代较为富庶、人口较多的地方,经济活动越发达,人口的流动越频繁,各种珍异的食物原料广泛交流、酒楼饭馆大量涌现,越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

(IC photo / 图)

“名菜系”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八大菜系形成后,谁是“第九菜系”的争夺从未停止过。豫菜、陕菜、滇菜、津菜、冀菜、楚菜、黔菜、京菜、沪菜、东北菜等等,都有人提。成为“名菜系”就这么重要吗?

成为“名菜系”,首先意味着辨识度大大提高。就比如提起“川菜”,人们条件反射它是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会想到川菜的“辣”,会想到川味火锅、水煮鱼、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等著名川菜;提起粤菜,人们会想到“鲜”,会想到各种广府老火汤;提起鲁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府菜则远近闻名……

那些未能列入八大菜系的地方菜系,当然不是说它们品种不够丰富、味道不够好吃。但因为未能形成约定俗成的称呼,它们的辨识度就会渐渐弱化,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会特意去说我们今天去吃“沪菜”。

附着在辨识度上的,是相当可观的“舌尖上的经济”。比如八大菜系概念形成并广为流传后,极大推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当地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现如今,川菜馆、湘菜馆,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前往成都、重庆等地旅游的人们,吃一顿正宗的川味火锅也是动机之一。

这么一看,也就能够理解开篇新闻中的杭帮菜制定菜系标准的原因了。虽然杭帮菜本来就属于浙菜的一部分,但浙菜的概念很广,人们往往会忽略杭帮菜是浙菜的主力军,有诸如叫花鸡、糖醋里脊、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油焖竹笋等名菜,以至于有些人甚至误以为杭州是“美食荒漠”。

如果杭帮菜能够“自立门户”,成为独一无二、辨识度极高的“名菜系”,不仅可以摆脱“美食荒漠”等偏见,对于当地餐饮产业的发展也有帮助。

(IC photo / 图)

标准化有利有弊

事实上,杭帮菜并不是第一个打算制定菜系标准的,此前已经有不少地方菜付诸行动了。

比如山东省制定完善了《鲁菜标准体系》,培育了30家骨干餐饮品牌企业,围绕鲁菜技能人才培养、美食山东宣传推介、鲁菜产业振兴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湖北省也曾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目的是打造楚菜万亿产业,让以“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为特色的楚菜走向更多餐桌。

为什么要制定菜系标准?杭帮菜泰斗胡忠英的说法代表了主流意见,他说:“杭帮菜一直在国内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曾经取得最高分的好成绩。但是,杭帮菜选料讲究,烹饪也有技巧和难度,不是每家店都能烧得好。有的餐厅虽然在做杭帮菜,但是烧法和用料都不对。”

换句话说,很多地方菜虽然打着地方菜的名号,但经营上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质量、口感良莠不齐,可能做得一点都不正宗,反而影响了地方菜系的名声。菜系的标准化则以烹调的整个工艺过程为主线,以营养、卫生、食品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打造标准化的烹饪学,可以保证地方菜系的一贯品质和相对标准口感,形成品牌优势。

只不过,标准化也有隐忧。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正在于它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百花齐放;但标准化后,有可能使得地方菜丧失丰富性与不断重塑的空间,导致地方菜口味千篇一律。

以此观之,名菜系与其追求某种固定不变的标准,不妨将标准转化为“参考”或者“示范”,可以对地方菜系的生产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等作出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规范和建议,让一些经营者可以效仿。

与此同时,也给予那些有独到配方和秘诀的大厨们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地方菜系保持开放性。有共性有个性,有标准有创新,或许更有利于地方菜系的长远发展。

陈子非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