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一位民间放映者的公共放映故事

时间:2023-06-11 22:05:27     来源:南方周末

瓦子工厂二楼放映厅,背景墙上挂满”影星的照片(受访者提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废物故事

导演郑仪飞映后交流时说“‘废物’,可能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宣言。”

平流层以下

FIRST主动放映 南昌瓦子角17号

2023.5.13(周六) to 14(周日)

看到这则影展公告,我特别惊讶。上大学以前,我在南昌生活了18年,印象中南昌与电影节、音乐节等当代青年文艺活动毫不相关。如果地标建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某些文化特质,千年以前,南昌最令人瞩目的建筑是滕王阁;新中国成立后,是八一广场和八一起义纪念馆;2006年,我念小学的时候,南昌建了国内最高的摩天轮,每到夜晚,它在空旷的赣江边发出闪亮的霓虹灯光。

我对瓦子角17号(以下简称“瓦子”)充满好奇,为了这场影展,时隔多年我再次来到摩天轮下。避开游客,从一旁的小路走进一栋白色建筑,一间宽敞的展览室就是这次的放映地点。银幕是一块固定在钢架上的大型白色幕布,观众席是几排临时摆放的座椅,但影展的票价让人挑不出错儿,30元两场,下午的室内场,加上晚上的露天放映。

“平流层以下是对流层,对流层是已知生命和人类生活的空间。”“瓦子”的主理人周一用科普常识的口吻来解释影展名称,像一个故弄玄虚的玩笑,又像是意蕴深远的布道。

周一选的两部长篇作品都是小城镇的故事,《之后的一周》背景在广东潮汕,两个女孩决定一起辍学去广州打工,出发前她们在小镇游荡了一周;《废物故事》发生在陇西,一个少年想成为说唱歌手,他在小镇四处晃荡,发呆、创作、观察生活。周一容易被这样的故事触动,他不羞于说出自己小镇青年的身份认同。

映后交流环节,周一请来本地青年导演做主持、高校学者做嘉宾,两部作品的导演没有来到现场,一位提前录制了视频短片,一位进行了现场连线。“瓦子”的观众对映后习以为常,发言时长超出预估,周一仍然流露出导演未能到场的遗憾。

“瓦子”以往的活动预告显示了周一对于导演亲临的渴望。5月11日“瓦子”放映《鲛在水中央》,导演魏东宸来现场交流,周一特意介绍,“瓦子成立以来第一位院线到场映后的省外导演。”2022年12月2日,“瓦子”放映《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周一期待地写道,“这应该是2022年第一位抵达南昌的导演,也许也是唯一一位。”但因为新冠疫情,牛小雨最终没来,隔着屏幕完成了交流。

以民间放映者的身份邀请导演,周一被拒绝过很多次,“这不正常吗?就是你谁呀,为什么要跟你连线?”第一次成功是2020年7月放映《生活而已》,导演魏晓波同意进行约半小时的电话连线。周一发现这件事好像没有那么难,之后的邀约也越来越顺畅,“我们2019年成立的时候,一位导演都没连线,2020年连线了三四位,后来就有很多了。”

周一把顺畅的原因归结为“做了一些勇敢的决定”和“坚持了某些东西”。尽管这些“决定”和“坚持”有时候让人匪夷所思。比如,他在不确定的时候辞掉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在被称为电影院寒冬的时期专心经营“瓦子”,在新冠疫情期间随时可能封控的情况下策划了两届“瓦子”的影像周。

周一的理由是:“世界不正常,我们要正常。”

八月

看,把那长长的绳索,连成一段光芒的岁月,听,呼啸的风……

在创立“瓦子”以前,周一是一名普通影迷。读大学的时候,他用笔记本电脑“刷”完了豆瓣电影TOP250排行榜,毕业后在济南、北京、天津工作,开始接触公共放映。

放映《鲛在水中央》时,导演魏东宸来到现场交流,是为数不多来到“瓦子”现场的导演(受访者提供/图)

周一印象最深的是看张大磊的《八月》,影片发生在一个燥热的小城夏天,通过不知愁的少年呈现改革背景下父辈的挣扎和悲伤。那是2016年FIRST主动放映济南站的活动,周一没看懂,但看哭了。“那天的场地很糙,大白天放,光都没遮,照在银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