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马帅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研究员5日在北京表示,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空间科学前沿领域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悟空”、“墨子”、“慧眼”、“实践十号”、“爱因斯坦探针”等科学卫星,可为中国科学家提供空间科学研究的一手数据。
当天,民政部组织多家媒体走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参访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青年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深度了解科技领域社会团体服务科技强国工作。近年来,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研究,从科学卫星到空间站科学实验,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式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作为国家推动空间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科技创新、组织学术交流、培养青年人才、推进科普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吴季表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深度参与了中国空间科学的起步与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目标始终瞄准科学最前沿,包括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暗物质与暗能量、量子物理空间实验、地外生命探索等,中国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自己提出的计划能否在科学前沿形成突破。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但过去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参加国际会议时都是听别人讲。”吴季说,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为科学家实现空间科学前沿领域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已经发射的“悟空”、“墨子”、“慧眼”、“实践十号”到未来的“爱因斯坦探针”等,这些科学卫星可提供空间科学研究的一手数据,为中国科学家取得新突破提供数据基础,而不是依赖国外的二手数据,重复别人的工作。
他直言,中国的空间科学正处于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应多做突破性贡献,让中国人的名字也在世界科学进步的历史上留下印迹。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晖研究员也表示,空间科学是一个比较依赖航天器等平台设施探测来开展后续研究的科学领域,从某种角度来看,卫星项目也体现了该领域的科学前沿。从早先的“双星计划”到如今的“夸父一号”、中欧“微笑”卫星,这些科学卫星不断把中国空间物理研究推向新高度。其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挥了很大作用。
李晖称,除了天基的卫星探测,中国也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的建设,打造国际上综合性最强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让从事空间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有机会利用天地一体化的尖端观测数据,尝试解决国际上最前沿的空间天气问题。(完)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