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36亿卖厂,又一外资品牌溃败中国市场!

时间:2023-08-23 14:46:31     来源:腾讯网

36亿卖厂,又一外资品牌溃败中国市场!

近日,现代汽车已经悄然把旗下最先进的重庆工厂摆上了货架——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底价36.84亿元将重庆工厂全部出售,这意味着现代汽车的生产基地全部从重庆退出,也意味着该品牌曾经在中国的五大工厂几近消亡...

重庆工厂的出售背后,是现代汽车被中国崛起的电动化智能化自主品牌打到没有还手之力,更为关键的是,现代汽车的电动化战略与对中国市场的忽视。

36.84亿元出售最先进工厂


(资料图片)

此前,现代汽车在国内拥有5家工厂,分别是沧州工厂、重庆工厂、和北京顺义的第一、第二、第三工厂,规划年产能在165万辆。

其中,重庆工厂是现代汽车在中国的“旗舰工厂”,总投资超过77亿元,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工厂。

该工厂于2015年开工建设,当时重庆市领导还亲自出席仪式,并表示现代汽车将为重庆打造五千亿级的汽车产业带来强劲动力。在某些环节比如发动机生产、冲压、总装等自动化率能达到100%,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程度。

在重庆工厂建设的第二年,2016年,北京现代汽车在中国大陆攀上销量高峰,达到113万辆。这也是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最后的荣耀。

2017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82万辆,2018年下跌至79万辆,2019年销量再下降为71.6万辆,2020年因碰上疫情,跌至50.2万辆。

到了2022年,现代汽车(包含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至34.3万辆,仅占现代集团在全球销量的5%。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约为12.33万辆,下跌还在持续。

五大工厂仅剩两家

6年间,该品牌销量跌幅超70%,北京现代汽车在中国的五个工厂也开始陷入僵局。在现代汽车官网上,工厂参观预约只剩下北京仁和(第二)工厂。

据悉,北京现代北京一厂于2019年停产,其后在2021年出售给了理想汽车;北京二厂曾经传闻称出售给小米汽车,不过最终小米选择了自建工厂,而二厂也就一直留在北京现代手上,处于半停半开的状态。

2021年12月,重庆工厂曾被报道开始停产,大部分工人都开始放假。期间,北京现代还一度辟谣称并未停产。但是到2022年,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关闭已成事实,也于今年正式以白菜价抛售;沧州工厂也于今年6月份停产。

现代汽车在韩国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将提高中国剩余2座工厂的生产效率(北京二、三厂),并活用为新兴市场的出口基地,并以上海为中心销售高档品牌捷尼赛思的车型,以及SUV等高价位车型。

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北京现代重申“2025向新计划”:要在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未来3-5年内构建1款MPV车型、2款轿车、3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加速引入纯电品牌艾尼氪(IONIQ),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在2025年达成年销50万辆以上的目标。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北京现代的规划很美,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毕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日新月异、内卷严重。

可以说,北京现代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步伐完全落后了。当国内头部车企、汽车新势力全部发力电动化的时候,现代在中国竟然都还没有一个电动平台,并且北京现代近期推出的车型依然以燃油车为主,让人大跌眼镜。

直到现在,现代汽车仍然没有在中国与全球市场同步上市最新车型。现代汽车是没有电动化吗?并不是。现代汽车在2017年推出IONIQ (艾尼氪) 电动品牌,啥时候引入中国呢?2024年——可见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

合资车企的没落,国产品牌的春天?

众所周知,日韩轮胎品牌正是依靠本国汽车业的崛起而迅速打入市场,北京现代的车型大都原配了韩系品牌的轮胎,如韩泰、耐克森、锦湖等。

近几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溃败,带动国产轮胎抢占外资市场份额。

据F6汽车科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产轮胎终端销量占比50.5%,二季度为49.7%;整个上半年国产轮胎渗透率达到了50.1%。

而去年上半年,国产轮胎的渗透率为46.8%,可见,国产轮胎的市场占有率正稳步提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按照60%新能源汽车配套国产轮胎品牌、每辆汽车配备4条轮胎,将带动超2000万条的轮胎销量,而且这一数值增长高速增长。

而随着合资车企的没落,我们看到,国产轮胎正在越来越多分享国产汽车业的红利,出口市场的增长也让国产轮胎加速占领全球原配市场份额,带动民族轮胎的崛起!

标签:

推荐文章